锦城巫阳(南征版)

生于蜀,习业于燕,谒师于楚,结庐于滇。

【远涉】宜昌黄陵庙武侯祠

*废话比较多,不,是很多。

*远涉系列短文游记,有图,文末含指路

 

到宜昌时适逢八月暴雨时节,三峡大坝库容达到历史新高,有幸在截流纪念园感受了首次十一孔泄洪的壮观场面。本来三峡大坝没有在我的行程内,原计划只有猇亭古战场和黄陵庙武侯祠。无奈暴雨倾盆,忍痛临时取消了猇亭之行,大约是老天也不忍心让我去猇亭凭吊哭先帝,所以替我哭了。青旅老板倒是极力推荐我去看泄洪,说是当地人也不一定有机会看上一回,想着大坝是去黄陵庙的必经之处,顺道去去也不错~

中午到黄陵庙时,接连的暴雨天竟然奇迹般地放晴了,天很蓝树很绿云彩很美我蹦起来很沙雕?长江的水位依然很高,站在黄陵庙门口,脚边的长江水已经漫上了马路。买票进去后基本等于包场,整个景区内安安静静,也打理得十分干净。穿过禹王殿直奔武侯祠,殿门上高悬“武侯祠”匾,对联为“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倒是看得人分外惆怅。将武侯与黄陵庙的联系起来的文献记载,现存较早的当属《方舆胜览》:

“黄牛庙,在黄牛峡,名灵应庙。相传佐禹治水有功,蜀后主建兴初,诸葛武侯建祠,然三国时西陵建平非蜀土,而任清臣记亦不言日月。”

想建兴时候,此地已非蜀土,白帝城之后,正是只余关山暮云之遥。《方舆胜览》所记,大约出于南宋乾道中峡州太守任清臣之言,此言不记年月,建兴初亦为无中生有之论。后人另有武侯当年应先主所召入蜀时所过而重修黄陵庙的记述。离开宜昌之后,我途经秭归下一站便是奉节。那时顶着瓢泼大雨狼狈不堪,出秭归的两条公路均被大水冲垮,淹流许久,到奉节时湿透了的鞋还未被体温烘干,一路冒雨穿过暮云重重,驰向西蜀关山,仿佛追随着先帝的败兵一路丢盔弃甲退守白帝。



殿中有一尊新塑的武侯铜像,据去过的同好说几年前还只是一幅画像,上悬“云霄一羽”匾,为罗缙绅书,此人为当年湖北宜昌总镇,也是光绪十二年重修黄陵庙武侯祠的主持者。铜像背后挂着《黄牛庙记》一文。关于这篇文章,历代辨伪之说颇多,角度各异,讨论起来也很有意思。倒是作者集一句“情好日密”尤其勾我心,你说说,不过是路过秭归重修个黄陵庙而已,也要从躬耕南阳,刘氏三顾,情好日密,相拉总师等等的出师表套路说起,还是武侯金口玉言的情好日密,啧啧也算是被作者强行塞了一嘴玄亮糖了。大殿很新,也没有什么其他多余的陈设,倒是粉刷一新的墙外露出的古墙砖透着历史感。每一块砖上有“大清光绪十贰年丙戌岁”、“湖北宜昌总镇罗缙绅重修”的字样,密密麻麻布满了整面墙。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花里胡哨的墙砖,以前顶多是看到某面墙上个别的砖有款识而已,惠陵的大围墙便如此。

(殿中武侯塑像)
(满眼岁月的砖墙与古树)

武侯祠外还有新建的碑廊,多是明清时记功德、记事所立,最出名的便是当中罗缙绅的草书虎字碑,碑阴刻有《重修黄陵庙暨诸葛武侯祠碑记》。传说中黄陵庙中最珍贵的文物《黄牛庙记》汉碑并不见踪迹,碑廊简介、景区导览也并未提及丝毫“汉碑”的相关信息,未知而今保存于何处。而早些年的游记里,还有人拍下此圭形石碑的照片,字迹似已漫漶难识,从图上的位置来看,应当保存于室内,并不在碑廊中。我在资料看到清晰的碑文,是罗缙绅重修黄陵庙与武侯祠时所拓了,清拓资源比较稀见。至于碑刻年代肯定晚于同样附会的《黄牛庙记》,汉碑之说不足为凭,应是后人拟汉碑古意而作。以我这个门外汉的浅薄认知,拓片看来似乎可以get到一点点曹全的味道(顺便一提武侯生活的时代离汉末曹全是很近的),笔画细瘦可能是原刻如此,亦可能是拓工所致(对比王懿荣本和听冰阁本的曹全就有这样的问题),但整体字形偏方正,失了几分碑隶古意,虽也是圆笔居多,但有些过于圆润,笔画间的粗细对比不甚分明,不如曹全做得刚柔相济,开合有度,乍看拓片有些平平无奇。

(碑廊)

武侯祠后方是武圣殿,砖房,非木质结构,未查证年代如何。我去的时候门口的匾额对联已经被收起来,殿内三间屋子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估计要准备修缮,武圣殿后文物陈列厅亦是紧紧关闭。站在门口,想着难道心念了许久的《黄牛庙记》石碑难道保存在此处?未可得知了。陈列馆中的明代古尸也无缘得见。

看一处地方的古迹,当看其中古树。黄陵庙中倒也是古树参天,其中有着一千七百余年树龄的苏铁更传说为武侯亲手所植树。仰头望了望禹王殿中“1870年洪水至此”的标记,又俯身看了看脚边的长江,这是已经是今年最高的水位了,不由得感慨千年来黄陵庙走过的风风雨雨,已无心去梳理其中众说纷纭的史事、争论不休的传说。面对奔腾不息的大江,只剩下心里的涛声在回荡,让千古兴亡事都随江水去吧。

(树龄一千七百余年的苏铁)

其实到这里,武侯祠相关的差不多已经说尽,想想还是再放一些黄陵庙本身相关的。我本为武侯而来,却也被伫立在长江畔的千年古庙所深深震撼。

(气势恢宏的老黄陵庙大门,清光绪十二年所建)
(黄陵庙国保碑)
(依山而建,怪石入云)
(站在庙门口看漫上马路的江水,天难得放晴)
这是禹王庙正殿,重檐歇山式屋顶,而前面的武侯祠只是普通的硬山顶。“玄功万古”为明惠王朱常润题,照片上还能看到辛己年的字样。上檐“砥定江澜”是清代匾。

因为黄陵庙的建筑群近几年陆陆续续在修缮,禹王殿看上去还以为是推到重建的新殿,非常新,甚至还散发着明显的油漆味(噗~),门口的戏台也是如此,实际上戏台亦是清代所建。殿内楠木立柱,保留的1870年水位标记来看,当是货真价实的历史见证者。据说三十六根楠木立柱均保留有1870年洪水澄江泥的痕迹,下檐“玄功万古”匾亦被部分淹没。修缮后仅仅留下一根立柱作为纪念,其余均被装饰一新。有点被油漆味呛到的我觉得其实这样留着反而更好。
(1870洪水至此标记,武侯祠也毁于当时洪水,当真是无法想象的高度)

(最后出场黄陵庙另一位主角老黄牛~


【指路相关】

*主要针对独自出行,附地图

实践后看来,从宜昌市区去黄陵庙最好的方法,是先去三峡大坝

宜昌市区——三峡大坝 

到宜昌东站坐到秭归的城际大巴,1小时一班,20元。1站后三峡大坝下车,上车跟司机说三峡大坝下车,因为三峡下车的游客很少,基本上都是到秭归的当地市民,没人下车司机不停。这趟车是走的三峡专用公路,比其他到三峡的公交要快很多,出东站不堵车大约40分钟到三峡。

三峡大坝——黄陵庙

叫车12、3块钱左右(当地计价太便宜了)。黄陵庙在夷陵区三斗坪镇黄陵庙村,门口是三斗坪码头,百度地图上叫老黄陵庙。距离三峡大坝7.5公里,不远,但需要过江。西陵长江大桥不允许走行人,所以只能叫车了。


*关于返回:可以选择回宜昌市区或者去秭归玩。

【方案一】去的路上跟司机约个时间回来接你,三斗坪镇叫不到车。

宜昌方向:

坐到三峡门口换216路回市区。

秭归方向:

① 让司机从黄陵庙直接过去,滴滴系统计价40块钱左右。

② 坐大巴。让司机送过江到三峡,去来的城际大巴下车的点等车,只能手机支付,15块钱到秭归。但城际大巴过来一般是满客,三峡没人下车就没有座位,司机会跟你摆摆手然后开走,建议尽早。(这样看还是直接打车划算,有几个小伙伴一起就更划算了~)

【方案二】不联系司机(或者运气不好遇到的司机不方便来接)。从黄陵庙走路返回走到三斗坪镇口,大概2公里(估的,没估准别打我,我就是走过去的),到一个三岔口,有一个写着“三斗坪镇”的大石头,没有站牌,这一站在地图定位上叫“代石”站,然后等车。

宜昌方向:

等到216路来就上去拦车,不拦不停,下一站就是三峡大坝。回宜昌的话不下车直接坐回市区。

秭归方向:

试试拦那种专门跑车去秭归的面包,脸皮要厚,拦下来先问去不去,再问多少钱,惯出门的小伙伴应该熟悉这种方式。独自一人的小姑娘还请慎重,安全起见麻烦点也行,拦216过江回三峡大坝下车,再叫滴滴或者等大巴。


*其他事项

黄陵庙门票20元(全价)


*最后的碎碎念:

三斗坪镇有些江边旅游小镇的舒适感觉,沿江可观江景的小楼旅舍不少,若非此次一人出行交通和饮食都不大便利,倒是挺想在这住上一二日看看长江畔的拂晓和余晖。

去的秭归的话可以逛逛屈原故里,其实江对岸185观景平台远眺即是。秭归老县城早已经沉于长江水底了,现在看到的全是后来新建,就随意逛逛了。去的路上忍不住想起曾经看的三峡百万大迁徙纪实。

评论(2)

热度(51)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