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巫阳(南征版)

生于蜀,习业于燕,谒师于楚,结庐于滇。

【后汉四分历相关】小年不及大年

这篇应该是前年写的?记得2020才有闰四月???


今年闰四月,刚好前几天有位喜欢子桓姑娘问,遇到这种闰月,忌日生日之类应该以什么为准?原本的五月会不会落在闰四月里面?会不会和节气变化有关?(大概是曹子桓的忌日快到了吧)

比如先帝忌日也是四月,按照个人的理解,简单直接取当年四月廿四就好,不用想太复杂。

如果一定要选择看节气,也就是看古代太阳历,这种对纪念日本就在闰月里的尤其适用,闰某月不是年年有,但节气不会随便消失,直接取节气前或后多少日就很方便。

但如果是史书中的历日,由于古代推算节气用平气法,与清代时宪历之后采用的定气法计算上略有差异,节气计算结果也存在误差。

以后汉四分历为准计算公元223年四月廿四壬午日为芒种当日,定气法推算223年的芒种日为四月庚辰日,二者结果差上两日。今年芒种日为闰四月十四,由于芒种不是中气,有落在闰月里面的可能。而中气则不会出现在闰月,靠近中气的日子落在闰月的可能性自然就小很多。

曹丕代汉未改正朔,若仍然按东汉四分历计算,其忌日五月十七为当年夏至后四日。

以上。


但不管是置闰也好,改历也罢,都是为了弥补实际计算和天象上的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而人为修正,后汉四分历朔望月取29.530851日,约300年就会与月象差一日,而人为规定的历法单位,以十九年为章、四章为蔀、二十蔀为纪、三纪为元,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每当看到这些庞大的历法单位,不免生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之叹,人类生命何其短暂,才会以年为庆。自然的东西表面永恒,但实际不可能像人为之物那样严丝合缝,过去的日子也如东流逝水不复回。正是这些天象误差的存在和被迫不断修正的历法,或许意味着忌日无论后人过阳历也好、阴历也罢的,或者挑别的什么日子,都回不去那一天了。

所以有时候很看重他们的生日与忌日,又有时候会突然觉得这些似乎不是那么要紧了。

(比如很煞风景的说一个兰溪宗谱上丞相忌日的记载八月廿三是早于八月廿八被记录的,很可能八月廿八真的就是为了和四月十四对称而已……虽然但是我还是只能记住八月廿八←_←



*关于四分历节气和干支的计算方法见前文。也可以直接查《后汉四分日历表》中的《蜀汉四分日历表》,季汉全程适用,魏则改历前适用。对应今天公历查陈垣《二十史闰朔表》。不建议直接看万年历,万年历的节气和闰朔都会有误差(当然也有刚好对上的

评论

热度(3)